• 影片是对性、犯罪行为和艺术的一种深思,导演成功地将影象和绘画这两件生命中重要的元素呈现出来,丰富地描绘出意大利传奇画家的一生。本片是一部传记体影片。英国的先锋派导演贾曼也是一名画家,他怀着对卡拉瓦乔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崇敬心理和对画家生活的浓厚兴趣,拍了这部关于艺术家生活片断的作品。本片的手法和题材不拘一格,从各角度都给人以新鲜感。本片获得1986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是英国1986年最卖座影片之一。
  • 一个看不见的女人朗诵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画面上是一个男人在寻觅自己内心的欲望。摄影趋于静止,音乐虚无缥缈,加上充满自然物质的背景:巨砾、小石头、大海、烟雾,还有花园。完全营造出一种人间世外的天堂景致。
  • 普洛斯佩拉(希思科特·威廉姆斯 Heathcote Williams 饰)生性善良喜爱研究魔法,在弟弟安东尼奥(理查德·沃里克 Richard Warwick 饰)和国王阿隆佐(彼得布尔 Peter Bull 饰)的联手迫害之下,普洛斯佩拉不得已带着女儿米兰达(托亚·威尔考克斯 Toyah Willcox 饰)流落孤岛。普洛斯佩拉用魔法收服了岛上的精灵,之后,他召唤来暴风雨,使得安东尼奥和阿隆佐、王子菲尔迪南(大卫·迈耶 David Meyer 饰)乘坐的船遭遇了海难,三人漂流到了普洛斯佩拉所在的岛屿。在荒岛之上,野心勃勃的三人依然在斗心勾角,普洛斯佩拉用魔法让他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亦懂得了真善美的真谛,最终,普洛斯佩拉夺回了曾经属于他的一切。
  • 影片是根据英国著名戏剧家克里斯多夫.马罗的同名戏剧改编。16世纪的英格兰国王冷落王后,竟然公开地和自己的同性爱人展开种种惊世骇俗的爱恋行为,使得整个王国的统治陷于崩溃,面临瓦解。有先见之明的王后最后使出心狠手辣的毒招,阻止了这场灾难的来临用“高度概念化”来形容这部影片仍不能确切表达它的复杂性。Jarman以现代性别政治的眼光改写了16世纪Christopher Marlowe的戏剧。故事围绕Edward国王公开的同性恋行为展开,并不是发生在奢华的历史环境中,影片场景使用了光秃秃的墙壁,肮脏的地板,演员也身穿时髦装束。Jarman还充分发掘了Marlowe原作中所有同性恋的潜台词,并将其作为表达重点。他使用了原作的对白,但将这个戏剧性的故事与当代对同性恋的压制及同性恋者的抗争混合在一起。影片没有确切的时代,多数时间里各个年代的情形交错在一起。
  • 这是一部现代风格的戏剧,介绍了生于维也纳,在剑桥读书的哲学家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的生平及思想。他的主要兴趣在于研究语言的本质与极限。电影使用最简单的黑色背景,所有的投资都用在服装、演员以及灯光上,构图就像黑暗的启蒙主义绘画。Wittgenstein以一个小男孩的形象出现,他的少年时代很压抑,银幕上他的家人都身穿罗马人的宽外袍。一系列的小场景描述了他从小时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再到最终在剑桥当教授和Bertrand Russell以及John Maynard Keynes合作的生平。导演Derek Jarman使用了一些戏剧小品,还有富于想象力的小花招,比如出现了火星侏儒,来表现Wittgenstein的贵族举止,犹太背景,以及同性恋倾向。